学术不端论文查重检测高校版本专、本、硕、博大学生论文学术不端检测渠道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查重资讯 > 技巧 > 2021年已过半,下半年论文投核心期刊还能被拒绝几次

2021年已过半,下半年论文投核心期刊还能被拒绝几次

时间:2021-08-15 22:38:12 编辑:净溪查重

很多老师经常吐槽发核心期刊论文太难,不仅可选期刊越来越少,对文章选题、质量、篇幅以及作者身份的要求也是一年高过一年。好不容易挑到一本合适的期刊,可出刊时间却完美错过了使用论文的时限。

今天就借这篇文章来唠唠,看看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为什么越来越难?以至于让很多高校师生到饥不择食的地步,为了完成任务而选择委曲求全。

众所周知,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已不再是高校老师的专属了,企事业单位评职称、硕士博士毕业、项目结项、课题结题、本科保研、硕士申博,甚至连大学生申请奖学金,都需要发表论文,只不过对期刊的要求因人而异。

然而,随着学术期刊生态的发展和规范,各级别学术期刊除了对来稿的质量、方向和篇幅要求不断提高之外,还不断缩减刊物的总页码,以此来达到提高办刊水准和降低刊文总数量的目的。

毕竟,刊登优质的论文能提高引用次数(分子),缩减页码和增加篇幅则可以降低刊文总数(分母),刊物要想提高影响因子,无外乎就是通过“增加分子”和“降低分母”两种手段去实现。

所以,众核心期刊确实达到“降低分母”的目的,但总刊文数量的急剧减少,最终影响到的肯定还是各大中院校、企事业单位、研究所这些“粉蛋糕”的人。

近几年,随着学术不端、学术造假事件的不断曝光,学术风气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层面,关于破“五唯”、十不得的相关政策出台,就是最好的印证。

俗话说,苍蝇不叮无缝蛋,学术期刊作为公共资源,也是学术问题的攸关方,他的编审流程规范与否,是预防学术不端问题的一道重要屏障。

所以,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都告别了邮寄发送、纸质投递的传统投稿方式,而引进了像“知网系统”这种一站式投稿工具,查重过滤、IP跟踪记录、匿名随机分配审稿人等功能,大大降低了弄虚作假的可能性。

此外,大量的学术期刊都采用了外审专家审稿模式,稿件投进系统后,谁也不知道最终稿件会分配到哪位审稿人手里面,想要染指谈何容易?

核心期刊投稿依然讲求“门当户对”,身份条件是很多高校师生的“硬伤”

首先,对投稿作者单位、职称、学历级别的要求不断提高,已让很多作者苦不堪言。

很多高质量学术期刊为了提升影响力和稿件质量,会人为地设置一些“门槛”进行限制,同时有了这些“门槛”把关,能大大提升审稿工作效率,从而节约编辑部资源配置。

每本学术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,都有他的责任和使命,他们有权利为提升自己的权威性采取必要的措施。若对来稿不论优劣来者不拒,除了让刊物不断“沉沦”为普通期刊,其他则毫无助益。而且杂志社的资源也是有限的,没有那么人力、财力、时间细细审阅每一篇文章。

以目前的情况来看,民办、三本院校单位都基本被很多核心期刊拒之门外,虽然没有明说,但现实已经足以让人心领神会,而比民办、三本低一个等级的高职、高专院校,在核心期刊面前就更没多少发言权了。

其次,有课题、项目支持的论文更容易被核心期刊所青睐。

从某种程度上看,论文有项目、课题支持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学术水平,相应的课题支持,也是作者进行深入研究的保证。所以,特别是一些理工科期刊,都把相应级别的项目支持作为投稿的硬性条件,否则很难通过审核。对投稿时间

的把控,也是成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关键环节。

前文说过,越来越多核心期刊都采用了外审模式,而外审专家基本上都是兼职审稿,是“副业”,因为个人工作影响审稿进度很常见。审稿期限3个月,而外审阶段停留1-2个月的比比皆是,如果再来一次外审,那简直就是灾难了。

所以,核心期刊投出去2-3个月杳无音信也不稀奇,就算文章能被录用,来回再返修一下,三五个月也就过去了。结果文章是录用了,刊期却排到一年以后,能跟编辑部协商加急提前的还好,不然就只能坐看提交材料的期限完美错过了。

另外,这些年很多高校师生更倾向于EI、SCI、SSCI这样的国外检索期刊则验证了这些现象。

其一,这些期刊对作者身份没有特别的要求

其二,认可度也不亚于国内核心期刊

其三,审稿的反馈速度也可能比一些核心期刊快很多

当然了,选择发表什么级别和类型的学术期刊,都要以单位要求为准,得知道自己的目的,不然只能无谓地浪费自己的精力和资源。

有需要的可以去中国知网论文检测平台www.ccnki.cc进行查重哦,准确率也是可以保证的。

知网查重入口